vocs源头回收治理技术之三:
为什么压缩机压缩提高了溶剂回收效率
1、基本概念
大气压:101.325kpa;
某种气体的含量:通常指的是该气体的体积浓度。
分压pv:气体某一组分体积浓度c×气体整体的压力p。
pv=c×p 公式(1)
如二氯甲烷的含量为c=30.5%,在大气压环境下(p=101.325kpa),此时的分压:pv=c×p=30.5101.325=30.9kpa
因此知道分压也可以反算浓度。
c=pv÷p 公式(2)
饱和分压pv′:气体达到饱和浓度时对应的分压。
分压原理:某一组分在空气或者氮气中的饱和分压pv′在某一温度t下是固定不变的,和气体整体的压力p无关。
举例:查表,二氯甲烷在10℃时饱和蒸气压pv′为30.9kpa,若在大气压环境下(p=101.325kpa),那么此时气体中二氯甲烷的饱和浓度:
c′=pv′÷p=30.9kpa÷101.325kpa=30.5%
若在8公斤压力下(800kpa),因为温度还是10℃,温度不变饱和蒸汽压不变,还是30.9kpa,此时气体中二氯甲烷的饱和浓度:
c′=pv′÷p=30.9kpa÷(800kpa 101.325kpa)=3.4%
2、气体压缩的工程实例
原料药生产工艺中通常采用真空泵,用真空法收集反应釜或其它形式的反应装置中产生的有机废气。在真空泵前、后安装冷凝和冷冻装置将低蒸发温度的vocs气体部分冷凝为液态有机溶剂。根据道尔顿定理:混合气体中各种气体的分蒸气压力,就等于气体所占体积的百分比。比如,现有一个大气压的空气,其中氧气的体积占20%,那么氧气的分蒸气压力就是0.2个大气压。

图(1) 单纯冷凝流程示意图
以二氯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为例:20℃时二氯甲烷的饱和蒸气压是47.39kpa,由公式(2)计算可知,此时二氯甲烷在混合气中的含量约为46.8%。考虑到真空泵前后的气体压力变换不大,将该混合气降到0℃。0℃时二氯甲烷的饱和蒸气压是19.2kpa,二氯甲烷在混合气中的比例约为18.9%。由此可以看出,采用图(1)所示的流程,将二氯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由20℃降为0℃,约有74%的二氯甲烷冷凝析出变为液体溶剂。但是仍有26%的二氯甲烷不凝气体随混合气体进入后续废气处理装置。
在vocs源头回收治理技术中,我们采用了“等温压缩”的工艺,即在真空泵之后,配置压缩机,将0℃的二氯甲烷混合气体的压力由一个大气压,增加到九个大气压,即表压800kpa。然后再将该混合气体冷到0℃,见图(2)压缩 冷凝流程示意图。

图(2) 压缩 冷凝流程示意图
基于分压原理,且不考虑温度变化,由公式(1)可计算,浓度c=18.9%,此时二氯甲烷分压:
pv=c×p=18.9×(800 101.325)=170.3kpa
但根据分压原理,0℃时饱和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,0℃饱和蒸气压为19.2kpa,170.3kpa远远大于此次值,多出来的这部分的二氯甲烷就会变成液态,使气体状态二氯甲烷分压会维持在pv =19.2kpa,由公式(2)计算,此时气体中二氯甲烷含量:
c=pv÷p=19.2÷(101.32 800)×100%=2.1%
基于以上计算,将20℃时二氯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,压缩到800kpa(表压)后,再降到 0℃,混合气中只含有2.1%的二氯甲烷不凝气体,约有97.6%的二氯甲烷冷凝析出变为液体溶剂。进一步降低温度,仍有二氯甲烷冷凝析出。
对比上述两种工艺流程,压缩 冷凝的源头回收治理技术效率比单纯的冷凝工艺高 1.32倍,即压缩 冷凝工艺回收了更多的二氯甲烷溶剂,也更容易实现尾气的达标排放。
压缩过程中温度始终控制在75℃以下,远离二氯甲烷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。称之为安全的“等温压缩”过程。

图(3) vocs的源头回收装置(照片由南京碳环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提供)